含濕雜質是 EPS 破碎除塵機運行中常見的干擾因素,其會通過改變粉塵特性、影響關鍵部件功能等方式,明顯降低設備除塵效率。實際工況中,當物料含水率超過 5%,或含濕雜質占比超 10% 時,除塵效率可能從 98% 驟降至 85% 以下,需深入分析影響機理并采取針對性措施。
從粉塵特性變化來看,含濕雜質會使原本分散的 EPS 粉塵顆粒發生團聚。潮濕環境下,粉塵顆粒表面形成水膜,水分子的附著力使細粉塵(粒徑 5μm 以下)聚合成 20-50μm 的大顆粒團。這類團聚顆粒雖看似更易被捕捉,但實際會破壞除塵濾袋的 “架橋效應”—— 原本細粉塵在濾袋表面形成的均勻濾餅,因團聚顆粒的不規則堆積出現縫隙,導致部分粉塵直接穿透濾袋,使除塵效率下降 10%-15%。
含濕雜質還會引發濾袋 “糊袋” 問題,這是導致除塵效率驟降的主要原因。當含濕雜質與粉塵混合后,會在濾袋表面形成粘性涂層。正常工況下,脈沖清灰可使濾袋阻力維持在 800-1200Pa,而含濕雜質會讓濾袋阻力在 4-6 小時內飆升至 2000Pa 以上。過高的阻力使氣流穿透濾袋的速度減慢,部分含塵氣流甚至從設備密封縫隙外泄,進一步降低除塵效率。
此外,含濕雜質會加速除塵系統的管道堵塞與部件腐蝕,間接影響除塵效率。潮濕粉塵在管道內壁的附著力比干燥粉塵高 3 倍,易在管道彎頭、閥門等部位堆積,當堵塞率超過 30% 時,系統風量會下降 25%,氣流速度從 18m/s 降至 12m/s,無法有效將粉塵輸送至濾袋區域。同時,含濕雜質中的水分與粉塵中的酸性物質(如 EPS 回收料中的殘留助劑)結合,會對碳鋼材質的管道、風機外殼產生腐蝕,形成的銹層不僅會剝落混入粉塵,還會破壞管道密封性,導致外界空氣吸入,進一步稀釋含塵氣流濃度,干擾除塵效果。
針對含濕雜質的影響,可從預處理、設備改造與運行調整三方面應對。預處理環節,在進料口加裝熱風干燥裝置,將物料含水率控制在 5% 以下;若含濕雜質為液態(如油污、水漬),可增加濾網與吸附棉進行分離。設備改造方面,將普通滌綸濾袋更換為 PTFE 覆膜濾袋,其疏水性可使水膜在濾袋表面形成水珠滾落,避免 “糊袋”;在除塵管道底部設置排水閥,定期排出冷凝水與潮濕粉塵堆積物。運行調整上,適當提高脈沖清灰壓力(從 0.4MPa 升至 0.6MPa)、縮短清灰間隔(從 15 分鐘減至 8 分鐘),確保濾袋表面粘性涂層及時脫落。